案例分析:污染土壤黏性大,該怎么修復?
場地污染主要分為有毒化工污染和重金屬污染,有工業區向農業區、城區向農村、地表向地下、上游向下游、水土污染向食品鏈轉移的趨勢,逐步積累的污染正在演變成頻繁爆發的污染事故。目前,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部分城市約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鎘、砷、汞等有毒重金屬和石油類有機物污染。
對有毒土壤修復的方法很多,但不管那種方法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那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將修復藥劑均勻地、有效地跟目標污染土壤接觸。含有粘土的土壤非常容易結合水、礦物質和有機營養。原因在于顆粒非常小,粘土有較大的相對表面以及其表面的電極性。在生產上粘土具有保肥、保水的特性,但耕性也較差。
我國黏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較多,然而面對長三角、珠三角等重污染場地的修復,也同樣面臨著一定的難度。
土壤異位淋洗修復技術,對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較高效,然而傳統的淋洗技術定義為是通過水力學方式機械地懸浮或攪動土壤顆粒,土壤顆粒尺寸的最低下限是9.5 mm,大于這個尺寸的石礫和粒子才會較易由該方式將污染物從土壤中洗去。當污染土壤中砂粒與礫石含量超過50%時,異位土壤淋洗技術就會十分有效。而對于粘粒、粉粒含量超過30%~ 50%,或者腐殖質含量較高的污染土壤,異位土壤淋洗技術分離去除效果較差。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要采取土壤淋洗修復,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黏土制漿。
黏土制漿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異位淋洗裝備真的可以做到么? 該不會是黏土在設備里轉一圈,出來還是泥團吧?
圓筒式土壤擦洗(淋洗)機,可對粘土進行硬性擦洗,可干式也可濕式,利用粘土與粘土之間相互磨擦具有自磨效果,附加高彈性襯板增加物料表面擦洗次數使泥團砂石分離非常徹底,效果顯著,是滿足對砂石泥團物料高清潔度需要的理想設備。
如此,污染土壤黏性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