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污泥處理技術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污水處理能力及處理率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剩余污泥大量產生的現象。目前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只有小部分進行衛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燒和建材利用等,大部分未進行規范化的處理處置。剩余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屬由于不可降解,若未經有效處理處置而隨意外運、簡單填埋或堆放,極易對地下水、土壤等造成持久性污染,直接威脅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
污泥中的重金屬主要包括 Pb、Cd、Hg、Cr、Ni、Cu、Zn 等,其危害不僅與含量有關,還與存在形態密切相關。相應地的處理方式也有兩種,一種是將污泥中的重金屬固定或者穩定,另一種方式是將重金屬從污泥中去除。對前者來說,重金屬仍存在于污泥或其衍生物中,但由易溶、有毒、不穩定的狀態變為低溶或不溶、無毒、穩定的狀態,即通過減少重金屬不穩定態的含量、降低重金屬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使污泥達到無害化 ;后者則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的方法減少污泥中重金屬的總量來處理污泥。
固化污泥處理技術雖可以降低污泥中重金屬的浸出濃度,但固化體中重金屬的長期穩定性和固化的高增容量率等后續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和優化。穩定化處理主要包括污泥堆肥法、生物穩定法、藥劑穩定法,但這些技術或因投資高、占地面積大、處理技術復雜、條件要求嚴格等限制無法普及應用。常用污泥重金屬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去除法和植物修復技術。物理法主要以固定碳吸附、電動修復和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為主,但因技術不成熟或是效果不理想而無法推廣 ;化學去除法由于需加入大量的酸和堿,成本較高 ;生物法對污泥中重金屬的去除效率取決于微生物的活性和重金屬的種類與形態,在實際生產應用時去除工藝要求嚴格,且需對微生物種類進行篩選并進行大量培養 ;植物修復法處理范圍相對較窄且植物生長需要一定的周期,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污泥的處理需求。
綜上所述,污泥重金屬的處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且由于重金屬種類、形態的不同以及去除的復雜性,在實際處理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從而達到最優的去除效果。積極探索操作簡單、成本較低、實用性強、對環境無二次污染,同時有利于污泥后續資源化利用的新型處理方法是污泥重金屬終極處理研究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