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森思考:環保企業如何變革才能跟上時代變化?
環保越來越難做了,這個難并非需求縮減導致的競爭加劇,而是需求在從去偽存真的過程中越來越不好糊弄了,簡單來說就是,環保這事兒從社會需求到監管越來越當真了。這個邏輯轉變之下,在產業端產生了兩個影響,一是企業越來越要拿出真本事來,二是重資產企業亟須升級優化資產。
未來的環保市場,遍地是機會的時代一去不返,做樣子、糊弄的做法將越來越行不通。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在環保領域也逐漸回歸理性,這在本質上是過去粗放模式的終結,環保概念已經被消費殆盡。
在此背景下,環保企業正在面對三大命題——我的基因和優勢是什么?我的過去是如何發展的?我的未來應該往什么方向去?可以說,對這三個問題的思考深度和所得方案的深度是決定環保企業在運營時代發展的關鍵。
工程時代的邏輯非常簡單,只要隨大流就可以了,這里的“大流”也就是作為工程時代核心驅動力的政策;但在運營時代,如此鮮明和確定的“大流”方向連帶機會都沒有了,環保企業需要自己去尋覓。
行業頭部的生態位已經基本上被各路各級國央企及其參股或控股的混改企業把控,這是國央企以其基因和優勢選擇定位的結果,且會在未來很長的時間以“大而全”的重資產模式存在,這也意味著環保行業的主戰場已經成為國央企之間的戰爭。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國央企就不需要發展戰略,應該說這個階位的競爭同樣在加劇,考慮到我國國企體制的復雜性和各區域省市經濟狀況的差異性,國央企的戰略制定有著客觀要求的必要性和主觀發展的關鍵性,單就企業之間的整合就有央地聯合、央民聯合、地方組團等多種模式。
過去不少德森環境等環保企業有做“綜合服務商”的愿景,但貪大求全完全不適合中小企業了,未來通過趕上一個政策、進入一片藍海、填補一塊空白進而成為行業巨頭幾乎是不可能的了,甚至這種商業視角也早就過時了。
從這幾年的環保上市公司看得出來,走得大都是專項領域、專項技術、工藝包(裝備)這些路數,這基本上證明了中小民營企業走向未來的道路。未來的環保產業最怕的是沒有定位、沒有特色,從近幾年資本對環保剩余的一部分關注看得出來,那些在某一細分領域有專長的企業還有突圍的機會。
頭部企業要在大而全的生態位鞏固地盤,中小企業則要在小而精的方向上尋求出路。不管哪類企業都必須面對戰略定位的問題,選擇什么樣的賽道、在哪些地區展開、服務什么樣的客戶這些問題思考對企業變得格外重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和方向是運營時代立于不敗的關鍵。
環保產業必將走向高集中度,產業的高集中度意味著更加激烈的角逐,也意味著每一條賽道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此種情形沒有得當的戰略,未來九死一生。
世事如棋局局新,隨著產業的發展,環保的底層邏輯已經發生變革,在新的格局中環保企業需要找準定位、升級戰略和打法。新格局下的競爭更加強調企業在組織制度的先進性和人才的密度,分享和激勵機制的建立越來越是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