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國內以燒結機為主的粉煤灰陶粒工藝
自粉煤灰陶粒“跌落低谷”后,考慮再次發展時,究竟應走什么技術路線:走燒結工藝還是蒸養工藝?引進英國技術還是荷蘭技術?為此已徘徊了十余年。直至上世紀未由大慶地區從英國引進年產20萬m3“菜泰克”技術后,粉煤灰陶粒才又起步發展。但為了要普遍,大力發展粉煤灰陶粒,單靠引進技術是不行的,要依靠國內技術,立足國內技術,才能得到迅速而普遍發展。
我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之間采用自己的技術先后設計、建造了六座規模為5~30萬m3/y用燒結機工藝的粉煤灰陶粒生產線。在這些廠的設計、建造過程中。取得了不少寶貴設計經驗和30年的生產實踐。雖然這六座廠只有三座建成后進行了生產,另三座建成后未投入生產,但未投入生產或投入生產的廠以后雖均陸續停產,并不是由于生產技術問題或產品質量問題,而是由于當時的決策失誤、當時的產品性能供需不符等諸多因素之故。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之間,在國內-些重點工程中,采用輕骨料的主要是粉煤灰陶粒,如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橋面工程、寧波解放大橋、反帝橋工程、九十年代初天津市63幢高層采用粉煤灰陶粒有37幢,其中全部采用粉煤灰陶粒砼的有3幢,最高為26層,這些足以說明我國的粉煤灰陶粒質量是不差的,因此國內工藝技術水平也并不比國外差。
根據目前我國粉煤灰的品質現狀,要普遍發展粉煤灰陶粒,其工藝技術必須要適合各類粉煤灰的品質,而國內工藝技術的特點之一是對各類粉煤灰的適應性強,因此只有采用國內技術才最合適。
國內工藝技術特點之二,其規模能根據需要可大可小,投資低,易上馬,更適合民營投資。為了在有條件地區普遍發展粉煤灰陶粒,特別在中、小城鎮,因此在初始階段規模不宜大,因陶粒是地方性材料,產品應在就地消化,因此規模- -般控制在3~5萬m3/y為宜。
德森環境自主研發的豎式梯度燒結機是當前粉煤灰、污泥、飛灰等大宗工業固廢綜合處理相關項目的陶粒設備,其獨特的燒結原理使得燒結物料顆粒度破損率低、產量大,并避免了高污染煙塵的產生,有效解決了回轉窯耗能大、生產成本高、燒結物料破損率大的不足問題。特別在建筑陶粒加工方面具有產量高、粒形好、效率高、能耗低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