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順應時代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及人地矛盾等問題也越發地凸顯出來。在這種環境下,就需要我國大力發展綠色環保技術,進而取代傳統的生產技術,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建筑行業的工程量龐大、建筑周期長、材料耗損大,因此更需要注重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實現資源的節約,進而在追求功能性、美觀性的基礎上,推動建筑行業的持續發展。只有對綠色建筑技術進行充分的掌握,才能夠提高建筑設計的合理性、藝術性,確保建筑物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得到凸顯。
從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現狀看,我國的能源損耗較為嚴重,建設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隨著我國正在推行的綠色建筑政策,將會對城市的規劃與發展帶來全新的方向。依據我國發布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在城鎮化建筑物的建筑施工中,要求大力使用綠色建筑技術,并嚴格、強制落實節能標準,以確保城鎮建筑物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而綠色建筑體系,不僅包括生態環保及土地集約利用,還包括再生能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及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等。在建筑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只有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技術,并將其納入建筑總體規劃當中,才能對建筑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違法、浪費、破壞行為進行約束,以全面推動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綠色建筑設計不僅包涵場地規劃、綠色規劃,還包括建筑設計、造型設計、節能設計、能源利用、室內環境、節水與節材、綠色建材等內容。在利用綠色建筑技術進行設計時,還需要結合建筑地點的實際狀況、氣候條件等,充分利用光照、水源,通過圍護結構的熱工設計,光能利用、污水處理,來選用適當的綠色建筑材料,來營造一個良好的室內外建筑環境。
在建筑物的設計分析上,還要基于建筑物的功能屬性,從空間結構、室內外物理條件、地域氣候、美觀舒適、安全經濟等著手,以順應當地的氣候條件與地質地貌,來對建筑物進行有效設計,達到人與自然融合發展的需求。建筑場地的環境問題,會導致資源與能源利用上的差異性,因此,除了要對綠色材料進行選擇,還要順應當地的氣候、地質、水文特征。
綠色建筑技術,會對建筑造成設計產生著直接性的影響,尤其在場地選擇、節能節水、室內環境、材料與資源等方面尤為顯著。因此,在進行綠色建筑的造型設計時,還需要對當地的各種綠色因素進行充分了解,并分析其可利用性,進而設計出讓人耳目一新,又別具一格的建筑物。
在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下,綠色施工技術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不僅能夠有效節約能源,而且能夠解決建筑中保溫、采光、通風等基本問題,來達到高效、節能的目的。而建筑物的結構性能評價,通常以環保性、功能性、造型作為依據。可以說,綠色建筑是順應時代發展、尊重自然規律、體現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行為,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