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筑垃圾處理趨勢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滿足了人類的物質、精神需求,但其帶來的種種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先發展,后治理”所帶來的后果成為一記久久縈繞在現代人心頭的警鐘,讓人們意識到,不光要立足當下,還要放眼未來。
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面臨著嚴重的資源短缺與環境污染問題。歷史累積以及發展代謝使得中國面臨的治污形勢日益嚴峻。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工作中,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是其中極其重要的環節。
自1997年的“建筑廢渣綜合利用”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至2005年建設部第139號《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2008年財政部財建〔2008〕677號《再生節能建筑材料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09年主席令第四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2013年國務院國辦發〔2013〕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通知》,建議垃圾政策提倡再生利用,使建筑垃圾資源化,并從初始的封堵政策逐漸轉向源頭管理,重視前期設計及材料使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建筑垃圾占到了城鎮垃圾總量的30%~40%,全國每年建筑垃圾生產量近20億噸。
整體來看,我國城市建筑垃圾的處理呈現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建筑垃圾分類收集的程度不高,目前只能是絕大部分進行混合收集;二是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三是我國建筑垃圾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水平落后,城市建筑垃圾處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處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環境;四是城市建筑垃圾處理投資少,建設工作者的環保意識不強。國內對建筑垃圾處理傾向于回收利用,目前上海、南京等地在積極試點。
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對原生資源的依賴度依然很高,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量大、種類繁雜,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率不高。雖然我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進行了廢舊物體的回收,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靜脈產業沒能發展起來。認清現狀,才能尋找到更適合解決當下困境的出路。正因如此,理性的認識和客觀的分析才如此重要。我國在固體廢棄物處理方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期間既要學習外國優秀經驗,去其糟粕,為我所用,還要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正如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所說:“我國既不處于惡化程度加劇的潰敗期,也不處于環境質量達標和根本改善的戰略決戰期,環境保護目前已經處于并將在一定時間內長期處于戰略相持期,需持之以恒,積小勝為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