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是農用田地土壤首要重金屬污染物
“耕地重金屬污染嚴重”是當前我國面臨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之一。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結果顯示,影響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屬,其中鎘為首要污染物。污染土壤修復迫在眉睫!
盡管全國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成果尚未公布,寧夏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期在《環境科學》發表的論文或多或少展現國內農田土壤重金屬的形勢。本文次主要呈現耕地鎘污染的情況。
該研究共選出2002年以來公開發表的文獻603篇,包括614個典型農田樣點重金屬實測數據,統計地區不包含西藏自治區、中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中國臺灣以及南海諸島(圖 1)。
圖 1 農田土壤重金屬樣本分布示意
農田土壤鎘的樣本平均值分別為0.240mg·kg-1,超出我國土壤背景值2.47倍。鎘的變異系數超過0.75,屬中等程度變異(0.10 鎘在甘肅中部、新疆和江蘇北部、云南、廣西與貴州三省交界、河南與湖北交界、安徽與江西交界以及湖南出現高值,表明這些區域可能存在明顯的鎘污染源,全國其他地區土壤鎘含量較低且分布較為平均(圖2)。 圖 2 農田土壤鎘含量插值 根據中國農田土壤重金屬平均含量統計,鎘含量最高的行政區分別為0.400 mg·kg-1(重慶市)。 各行政區農田土壤鎘的平均含量超出當地土壤背景值的比例(平均倍數)為96.67%(2.33倍);農田土壤平均含量超出背景值最多的行政區分別為4.44倍(福建省);各行政區鎘遠遠高于當地農田土壤背景值,如福建和海南省的土壤鎘均超出當地土壤背景值的4倍以上,僅貴州(0.55倍)未超出背景值,表明全國范圍內農田土壤鎘存在明顯富集(圖3)。 圖 3 農田土壤鎘平均含量及超出背景值的倍率 而全國農田土壤鎘的平均/geo值為0.50,表明主要來源于人類活動。 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重金屬鎘污染土壤等級較高,有80.00%的區域屬輕度污染及以上,僅云南、山西、青海、貴州、廣西和上海的土壤鎘污染等級屬無污染,而四川、陜西、湖南、河南、天津、海南和福建的鎘屬中度污染,表明這些區域農田土壤鎘污染較重。總體來看,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農田土壤鎘的/geo值較高,而平均地累積指數也表明農田土壤鎘的污染較重。這與前述各行政區農田土壤重金屬的平均含量分布一致。 通常土壤重金屬主要來自成土母巖,自然成土過程中各種微量重金屬在次生層中的再分配造成了土壤重金屬富集,而各行政區成土母質的差異正是造成中國農田土壤重金屬空間分布特征存在差異的部分原因,綜合分析發現,各行政區的背景值差異導致農田土壤重金屬平均含量的空間分布特征與實際超出背景值倍數的分布特征存在顯著差異,例如云南、貴州以及廣西農田土壤鎘含量總體偏高,而這些區域土壤背景值也同樣較高,因此這三省農田土壤重金屬的污染等級并不高。實際上中國西南地區地質構造復雜,火成巖或石灰巖母質中的重金屬含量較高,故而在自然風化過程中土壤鎘的平均含量要顯著高于風沙母質地區。另外,由于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土壤重金屬在空間上的后期累積程度存在略微差異。 來源:環境科學 隨著城市及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土壤成為承接各種污染物的首要目標, 以人為因素為主導的工業活動、污水灌溉以及化肥農藥施用等方式產生的重金屬直接或間接通過大氣沉降、降雨、地表徑流以及地下徑流等方式進入土壤生態系統,給土壤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進而威脅到了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還原土壤本來的模樣,我們需要采取合適的土壤修復方案,付出更大的代價。